1.简单谈一谈你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好课是什么样的。(指导教师:纪伟 小学组)
时间: 2021-05-10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好课标准

查看:13 | 回复:6

 

    纪伟

    1.简单谈一谈你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好课是什么样的。

2.举一个你上课觉得不错的例子,说一下哪个地方做得不错。反过来,说一个失败的例子也可以,说明哪里做得不好(二选一)

发表于 2021-04-29 11:55:36 星期四 楼主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朱丹

    信息技术课喜欢上的学生特别多,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电脑玩。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玩,发挥“玩”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后,把学生分组创作,好的作品老师拿来给同学们展示,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寓乐于教,用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游戏对他们有天生的吸引力,而计算机完全具备这种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尽可能把授课的内容寓于游戏之中,从而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在教学生指法的时候,在我的教学计划中就是把游戏引入课堂。首先,学生在“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想抓住对方必须手要比对方快,那要想快就得练习好指法。于是班里的学生就想出很多能打字快的方法,在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老师再去讲那些枯燥的理论,学生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快速地真正把知识学进去。老师再找一个具有游戏功能的打字软件,把学生分成组进行比赛,按照速度和准确率,最终评出优胜小组,给予一定的小奖品。再激励其他同学,告诉学生要好好练习指法,以后还有时不时进行小比赛,名次靠前还有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持之以恒。

发表于2021-04-29 14:55:20 星期四   1

    王健茁

    我觉得一节课上的好不好,它的评判标准应该有多个,比如学生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节奏是否适中,学生在学习完以后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但是我觉得信息课作为动手实践课程,它的主要评判标准,应该在知识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是动手实践的指引方向,而动手实践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对于知识已经清楚,但是在实践起来却一头雾水的情况。几周之前,我在讲授五年级表格知识内容时,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那节课中我以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而且观看以后我对学生进行的提问,其中有很多环节,他们都特别的清楚,他们对于知识的流程也十分清楚。但是当大家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些过程操作着就忘了,或者说是操作不好,对于细节上不知如何把控等。到下课时,我进行了反思,信息技术应该是用动手实践来体现、检验知识,应该将微课的内容缩短,把核心部分进行展示,并且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或者是再添加一份操作手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自己查阅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性和主观性。
所以我认为,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学生能否再听懂知识,并且对以上内容进行动手实践达到预期效果,是评判一节课的好坏标准。

发表于2021-04-30 11:39:32 星期五   2

    赵文青

    因为信息技术课以操作为主,贯穿课堂的是完成某个任务,因此把教学中的知识点用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要学习的内容。另外,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来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帮助水平较低的,让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也乐于接受同学之间的帮助。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频教程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操作,因为视频教程看起来更直观。上课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好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特别是学生演示,既可以锻炼演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起到激励作用,又可以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也能够让全班同学达到一个二次学习的目的。

发表于2021-05-06 09:16:03 星期四   3

    纪伟

    回复1:

朱丹老师以“指法教学”为例,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就是赶快学好指法,使自己打字更快,更好地玩好游戏。也就是使得这节课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强,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课有许多内容适合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经验和教学资源,哪节课适合游戏教学?用什么游戏?如何展开教学而不是单纯地玩游戏?这都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发表于2021-05-06 15:28:09 星期四   4

    纪伟

    回复2:

      评价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也没有。但是,我们上完一节课之后,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心里是有个衡量的,是很好、不错、一般、不太好等等。如果上完课自己感觉很好,多半这节课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现、表情、语言得知。学生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每人都投入地、想方设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经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并且有创新和自己独特的内容在里面。这样,完全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这节课错不了!

王健茁老师经过反思,在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有不当的地方,可以改进一下,效果可以更好,这就是经验,是进步。进步取得的多了,老师就有经验了,也就可以经常上让学生乐学的好课。

发表于2021-05-06 15:53:10 星期四   5

    纪伟

    回复3:

信息课上,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有较大区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教学设计中要适当分层教学,有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有适当的扩展知识或自由发挥的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交流、互助,鼓励创新和举一反三,使学生在信息课上有所学,有所乐。

发表于2021-05-06 16:06:35 星期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