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是在重复性的活动中人们逐渐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它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能使人在客观事物和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人和事物知觉得更迅速更有效,凭借之前的知识经验使个体能对新事物认识得迅速有效,特别是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产生的定势效应其积极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如果仅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知新的事物又往往容易使人在认识上出现偏差,甚至因其强大的阻力,会造成严重的思维障碍,因而有时思维定势使人再努力也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反而让自己的努力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那么针对定势的消极作用一面,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四位老师对此都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张郑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确非常重要,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具有追根究底的探索欲望时,积极的创新思维可由此萌发,因为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由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宛莹老师谈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教师和孩子具有的重要意义,作为心理教师要能够走进孩子心里并调动孩子的潜在动力,帮助其形成创新思维,并提出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使用相关的手脑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李孟雨老师从发展直觉思维和培养发散性思维方面来克服定势思维。直觉思维其实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之一,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大胆的猜测,急中生智的回答,或者新奇的想法和方案等。而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又可以给出我们更多的答案,一个问题假如存在着不止一种答案,通过思维的向外发散,可以找出更多妥帖的创造性答案。
高沙老师提出在心理课上引导孩子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多种想法。深入挖掘大脑的想象力,敢于大胆提出设想这点很重要,因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往往是与想象力的不断丰富紧密相关的,只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就很有可能突破思维定式,提出新的设想,进而实现新的发现与创造。
四位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打破定势,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办法,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会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来,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不要疏忽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对看似寻常的事物进行充分思考才能得出创意,此外采取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非常规思维来打破思维定势,往往也可以产生新的发现与创造。当然我们需要特别跟学生指出的是,突破思维定势并不是破坏社会秩序去违逆各种规定规律去行事,只是强调在遵循规律、维护秩序的基础上挣脱那些无意义的死板固定的条条框框,让自身的努力变得更加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