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学会学习——打破定势,创新思维(小学组 指导教师;盛雅莉)
时间: 2021-10-29

盛雅莉
发表于 2021-10-18 15:16:29 星期一 楼主
电梯直达 

学会学习——打破定势,创新思维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 推荐
张郑
发表于 2021-10-19 08:47:41 星期二 1楼

思维是创新的力量和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点燃创新思维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的确,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自觉行动,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更是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展开趣溢浓,课结束趣未尽。

引用
李宛莹
发表于 2021-10-19 09:44:14 星期二 2楼

一般人的思维方式都有这样的特点:一些事情看得习惯了,就觉得习以为常,一些现象看得多了,就总是认为不足为奇。我们教师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按着原有的、固定的思维路线在行事,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思维定势也在悄然发生着作用,而我们教师长却没有察觉到。我们教师和孩子一样,都缺乏这种打破思维定势的创新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教师和孩子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孩子正确打破了学习上原有的“思维定势”,即改变了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惯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习惯性思维程序,是极不容易被打破的,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一遇到相关问题,就会回到老路上去。所以,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能够走进孩子心里,调动孩子的潜在动力,帮助孩子形成创新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相关的手脑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引用
李孟雨
发表于 2021-10-19 10:25:20 星期二 3楼

学生刚进入校园时还是一张白纸,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对于事物处于好奇阶段,对于问题有着异与成人的、新奇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完成作业时会体现的更加明显,这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在处理相似问题时会提供很大的便捷,但是在处理相异问题时则会造成阻碍,作为心理老师,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出发,在学生产生不同答案时先不要去否定学生,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多去鼓励和肯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其思维得以发散,创造力得以发展。在心理课的设计上,要多设置学生自我想法表达的环节,并且对其想法多进行肯定,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引用
高沙
发表于 2021-10-19 19:00:01 星期二 4楼

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在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沿着以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去思考,不容易产生新的路径。而我们的小学生还没有太多社会生活经验,处在思维活跃的时期,我们在心理课上可以引导孩子表达出不同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孩子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存在。可以让同学们想“一个物品的多个用途”,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多种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途径,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创新思维,更好地灵活地思考所学习的东西。也可以运用OH卡牌,让学生在看图片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其发散思维,也可以感受同一张牌的不同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不同解释,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

引用
盛雅莉
发表于 2021-10-28 10:31:16 星期四 5楼

思维定式是在重复性的活动中人们逐渐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它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能使人在客观事物和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人和事物知觉得更迅速更有效,凭借之前的知识经验使个体能对新事物认识得迅速有效,特别是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产生的定势效应其积极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如果仅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知新的事物又往往容易使人在认识上出现偏差,甚至因其强大的阻力,会造成严重的思维障碍,因而有时思维定势使人再努力也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反而让自己的努力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那么针对定势的消极作用一面,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四位老师对此都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张郑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确非常重要,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具有追根究底的探索欲望时,积极的创新思维可由此萌发,因为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由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宛莹老师谈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教师和孩子具有的重要意义,作为心理教师要能够走进孩子心里并调动孩子的潜在动力,帮助其形成创新思维,并提出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使用相关的手脑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李孟雨老师从发展直觉思维和培养发散性思维方面来克服定势思维。直觉思维其实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之一,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大胆的猜测,急中生智的回答,或者新奇的想法和方案等。而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又可以给出我们更多的答案,一个问题假如存在着不止一种答案,通过思维的向外发散,可以找出更多妥帖的创造性答案。

高沙老师提出在心理课上引导孩子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多种想法。深入挖掘大脑的想象力,敢于大胆提出设想这点很重要,因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往往是与想象力的不断丰富紧密相关的,只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就很有可能突破思维定式,提出新的设想,进而实现新的发现与创造。

四位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打破定势,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办法,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会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来,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不要疏忽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对看似寻常的事物进行充分思考才能得出创意,此外采取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非常规思维来打破思维定势,往往也可以产生新的发现与创造。当然我们需要特别跟学生指出的是,突破思维定势并不是破坏社会秩序去违逆各种规定规律去行事,只是强调在遵循规律、维护秩序的基础上挣脱那些无意义的死板固定的条条框框,让自身的努力变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