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交流:多媒体教学如何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存储、传播和提取呆板、单一的方式,而且拓展了知识传播与接收的渠道,丰富了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的信息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而引起了当代教育的变革。
需要注意问题。
结合调研和听李旭老师的课,发现在制作和应用课件上存在一些问题。(1)“全堂”式课件,记得的第一次听李教师的《赵州桥》,把所有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都包含其中,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都没有离开课件,声光闪电充斥课堂;(2)“替代”式课件。一些教师不仅把课文内容在课件中全部呈现出来,还把教师提的问题,以及分析讲述的文字打出来,这样做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3)“文本”式课件。这种课件内容只有文本,形式单一,表现呆板,只能起到小黑板的作用。
二、如何深度融合。
(1)课件信息正确。媒体使用要具有科学性。课件所呈现的信息首先要保证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场景的设置、素材的选取等媒体的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2)创设学习情境。如李旭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展示的一些图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远古洪荒”“宇宙混沌”的状态。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同时理解关键语句;
(3)突出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提高学习效益。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面对练习题和思考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拓宽学习的深度、宽度,并有及时稳定的反馈系统。
(5)课件制作艺术。背景的设置、文字格式设置、图片的搭配、音乐的引入、动画的调用等效果的制作都要合理。课件中文字要清楚、规范、简洁,色彩搭配合理,不存在色彩相互干扰现象,视觉效果好。 课件中媒体的展示时机要恰当,时间长短要适中,要运用多种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得到最佳学习效果。
多多学习、深入研究,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以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