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组 指导教师:刘佩俊)
时间: 2021-12-13

刘佩俊
发表于 2021-11-30 09:42:32 星期二 楼主
电梯直达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 推荐
吴蓓
发表于 2021-12-05 08:17:28 星期日 1楼

‌1.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围绕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展开教学
‌(1)阅读与理解过程要注重指导学生审题、理解问题,加强对关键句的理解,关键字词可以圈一圈、画一画,教师可以逐步呈现数学信息,降低理解难度;
‌(2)分析与解答环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注重借助画图分析问题,注重画图过程的指导;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循序渐进的方法,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
‌(3)重视回顾反思环节,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能够结合情景说出解决过程,学生进行口答。
‌3.练习部分要适当进行扩题、缩题、一题多变的练习,注重对比练习,培养学生顺应、逆向、集中、发散等思维能力,把习题用足、练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基本题,牢固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引用
董晓曼
发表于 2021-12-05 20:42:28 星期日 2楼
1、作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线段图在解答分数问题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教过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都会对运用线段图来解答分数问题情有独钟,但线段图在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同样也会发挥其直观、形象作用。 2、列举信息的策略 枚举筛选法是指解某些数学题时,有时要根据题目的一部分条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另一部分条件检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一种不断地变更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试错与筛选的过程。 3、动手做的策略 这是一种通过探索性动手操作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块内容时,动手做的策略就会显得很有效。如在讲授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新课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条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不要给太多的暗示,要把实际操作策略的选择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操作策略的多样化。 4、尝试的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来了,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这里的尝试策略也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引用
刘佩俊
发表于 2021-12-07 08:53:51 星期二 3楼

两位老师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及做法,我认为在二位的想法都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需要创设情境,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就为我们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就像二位提到的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设计数学活动如: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