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高中地理专题三
查看:15 | 回复:3
刘英娣
以任意一节为例,进行课后反思。
发表于 2022-04-06 07:36:42 星期三 楼主
来自:新教师高中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李敏
在水循环的教学设计中,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做了铺垫;接下来使用情景式教学“小水滴旅行记”带领学生学习水循环过程,这一环节,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绘图基本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情景式设计不是很合理,衔接不连贯的问题;回顾导入问题,回扣导入,利用所学知识质疑经典,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接下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这一部分,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过程,利用“为天津市第九十五中新校区设计“海绵校园”方案,以预防校园内涝”活动设计,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纵观整节课,上课节奏还是有点慢,重难点时间安排比较少等问题,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进一步完善,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出高效优质课堂。
发表于2022-04-06 11:18:56 星期三 1楼
付秋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之后,开始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了解地球本身的圈层结构特点。课标要求学生可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内容虽然知识本身简单直接,但较为琐碎,需要识记的基础概念较多,同时结合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特点。
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通过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分析科学家为什么要利用地震波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原因,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的分析,尝试以科学家探究未知的视角对地球的内部进行分层,猜测在地震波波速变化现象之下体现的地球内部结构特点,可以将学习的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原理在分析中实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本身特点的认识和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结合设问,让学生利用教材归纳总结各个圈层的特点,最后通过示意图的自主绘制和描述,巩固本节知识,同时发现学生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已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同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例外,我对于自己的这一节课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具体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应充分。备课本身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应该备好教学工具,在本节课前由于多媒体设备的问题,导致演示文档无法及时显示,虽然后续进行了调整,但也影响了原本导入环节的设计实现,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我应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上课时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中来,不仅仅是活动设问,让学生动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充实课堂教学,尤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适当的提高音量,抑扬顿挫,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在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尤其是内部圈层时,通过整体的学习之后,我们就能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是鸡蛋一样,点明这一点能让学生对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本节知识,同时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布置给学生课下探索任务,如:猜一猜地球的内部更像是糖心蛋还是全熟蛋等,让学生回家将身边他最熟悉的食物,迁移到本节知识中来,能对地球内部产生能清晰的认识。
总之,通过各位老师是讲评和反思,我对本节的教材、学情、重难点的把握和教法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自己的灵感,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只有不断尝试和反思,不断学习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最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发表于2022-04-11 21:01:23 星期一 2楼
刘英娣
两位老师分别以《水循环》《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进行教学反思。共同点均利用身边生活事例进行难点突破或强化落实,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效果图出。教学中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两方面的培养。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高认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优化;利于教师独特风格的养成;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与课堂的把控。它是快速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既要总结优点,同时也要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更快进步。反思还要体现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中肯的分析。
发表于2022-04-15 09:45:08 星期五 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