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专题五 如何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查看:13 | 回复:5
张庆茹
专题五 如何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发表于 2022-04-29 17:01:30 星期五 楼主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公告
回复信息
张家宸
一、利用文中插图,激发想象
低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
二、倾听音乐入境,引导想象
听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故事、优美的文章,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三、指导品文诵读,丰富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
四、利用文本内容,活跃想象
1.求异法。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这样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
2.填补课文空白法。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
3.续编故事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
发表于2022-05-09 09:31:24 星期一 1楼
张家宸
一、利用文中插图,激发想象
低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
二、倾听音乐入境,引导想象
听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故事、优美的文章,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三、指导品文诵读,丰富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
四、利用文本内容,活跃想象
1.求异法。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这样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
2.填补课文空白法。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
3.续编故事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
发表于2022-05-09 09:31:24 星期一 2楼
刘菲菲
一、寻找画面,理清顺序
在阅读文章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有指向性地形成画面,进行想象。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对地点的梳理,由浅入深搭建思维支架,感受画面。
二、想象画面,丰富想象
在阅读中,边读边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想象,让学生用生活经验与文字对话,将文字转码成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1.借助图片,丰富想象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通过插图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联系生活,丰富想象角度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乐趣,产生学习需要,主动有效地参与。
3.调动感官,丰富想象载体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出美丽的景色画面,丰富想象载体。
三、学写画面,积累感悟
课后练习和语文作业本都有小练笔要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现实情景。
发表于2022-05-12 21:51:11 星期四 3楼
寇龙涛
一、通过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
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受到原型的启发而成功的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踊跃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踊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方方面面,如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用耳去听等,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不然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就必然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没有真情实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进程中只有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他们才会写出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才会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小学生想象的自觉性与目的性的差距,还不能做到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而循着一个方向进行想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咱们教学生循着必然的轨道联想,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
三、通过朗读教学使学生展开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想象,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朗读的好能使课文所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理解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而浮现在学生头脑中,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分组演绎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果教师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平时乐于交流的学生,头脑中往往浮想联翩;而那些不乐与交往的学生,往往头脑比较空白,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小组合作就是最好的途径,对于一些情节详细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编排情境剧,这样学生就能把想象转化成表演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发表于2022-05-13 16:07:32 星期五 4楼
张庆茹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就是敢于想像。因而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的能力就成为新课堂的主要任务。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像。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媒体。
二、扩写内容,培养想像。扩写是对教材的词句篇进行开拓,使之更具体详细。也是最常用的形式。
三、填补空白,激发想像。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和限制,许多课文都根据各自的匠心或多或少地留有叙写的“空白点”, 有些简而言之,有些略而不写。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诉诸文字。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这些空白之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发表于2022-05-17 08:50:54 星期二 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