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对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小学组 指导教师:李莉)
时间: 2023-05-06

李莉(指导教师):

对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

陈瑞(新教师):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那么英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核心素养”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使得英语学习真正地服务于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英语这门学科,英语学科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了“文化品格”这一要素,重拾了英语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要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过程,掌握及形志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了解英语国家乃至世界文化,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等文化品格。

刘卓(新教师):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1。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2。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1。文化品格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英语核心素养确定了英语学科的根本目标,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英语核心素养确定了英语学科的根本目标,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因此,正确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准确地把握其主要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英语学科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李莉(指导教师):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