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小学组 指导教师:曹经津)
时间: 2023-12-11

 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专题三

查看:10 | 回复:4

 

    曹经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发表于 2023-12-08 14:38:44 星期五 楼主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刘璐

            在学习音乐时,既要从听力和声音的训练入手,又要根据歌曲本身的特性,进行创编,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做到动静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律动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如:欢快、激动、轻松等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律动的形式进行展现。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中,一些开心、活泼的情绪会通过欢快的节奏进行表达,而一些较为悲伤、 抑郁的情绪,则是通过较为缓慢的节奏来诠释。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幸福拍手歌》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中的内容进行"拍手”拍肩”、“跺脚”的动作,并通过不断地加快歌曲的节奏提升学生的动作频率,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以及律动性。学生在跟随音乐中的内容进行律动时,还可以对歌曲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其次,当学生能够熟练地跟随歌曲中的内容进行动作演绎后,教师可以尝试着为学生播放纯音乐的《幸福拍手歌的伴奏》,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动作,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节奏、音调、旋律等方面的感知。

发表于2023-12-08 15:30:13 星期五   1

    曹经津

    律动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聆听旋律、体会节奏,不断促进学生听觉、运动、情感、思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律动教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肢体运动来感受节奏,体会乐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终形成体验化的认知和感受。律动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让音乐沦为肢体活动的伴奏,也不是随着音乐开展体育活动,而是把肢体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方式。利用体态律动这种方法,让学生们感受音乐、体会思想,最终实现创新型教育教学。 

发表于2023-12-11 09:57:57 星期一   2

    吴玥

    大部分的课程都是端坐在座位上的,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这个教学方法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律动教学强调的不仅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也关注节拍与乐感。所以在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带领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比如双手向上或者站直表示声音高,双手向下或下蹲表示声音低。速度慢可以用走路表示,速度快可以用跑路表示,开心愉悦的歌曲用笑脸表示,悲伤的歌曲用哭脸表示。
进而教师进行播放歌曲,引带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比如歌曲《口哨与小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模仿小主人在路上慢悠悠开心走路的样子,并且做出在路上看见的景色和玩的游戏的样子

发表于2023-12-11 11:51:23 星期一   3

    曹经津

    《口哨与小狗》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跳集体舞,用右脚起步,有节奏的跟着音乐踏步和走来表现活泼的样子。利用体态律动这种方法,让学生们感受音乐、体会思想,最终实现创新型教育教学。 

发表于2023-12-11 12:04:02 星期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