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专题四
查看:9 | 回复:4
王红
如何有效设置小组活动
发表于 2023-12-14 09:27:19 星期四 楼主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张依然
1.小组内建立小组公约。用制度约束小组成员的行为。定期进行小组内的自评和他评,总结反思,互相监督制定小组帮扶政策,以优带弱,齐头并进。
2.开展小组会议,由组长主持。定期由组长向家长反馈小组内成员在校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作业的收发与背书检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由小组长向老师反馈组员情况,并为班级发展建言献策。
3.考试前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考试目标并向其它小组发起挑战。班级内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彰。
发表于2023-12-14 11:12:06 星期四 1楼
孙希梦
1.分组方式灵活多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按照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和合作。
2.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设立小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
发表于2023-12-18 13:40:44 星期一 2楼
马晴
1、成员随机组合
这是“随性化”小组合作的基础。孩子们毕竟年龄尚小,活动设置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孩子们追求更多的是有趣的同伴和好玩的游戏。小学生中也存在着各种的“随机性友谊”。在小组合作时,让孩子随机挑选合作伙伴,能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起始兴趣,有效扩大他们的交流半径,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能让孩子们和更多的伙伴一起,在热情满满的交流中碰撞出真正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能同时满足每个学生对于“影响力“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2、形式随心确定
创新需要不拘小节,随心而定更会带来创意的“灵光一现”。小组合作要充分授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讨论的形式。可以是逐个发言,也可以是辩论赛,还可以是一对一的对话。
总之是要打破各种条条框框,讨论要自始至终在自由自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此时,孩子们的心门才能真正被打开,口头表达能力才会真正被激活,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也才能真正被发掘。
3、 内容随性选择
把讨论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只有难度适宜的话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想法和情感能够表达和传递。孩子们的兴趣点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以讨论一篇文章为例,讨论的主题可以是篇章结构,可以是开头结尾,也可以是环境描写.…
总之,孩子们在讨论内容上的自由选择与自由发挥,能很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讨论欲望和思考活跃度,也避免了讨论内容过于单一,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扩大讨论的范围,收到讨论整体内容的效果。
发表于2023-12-20 10:23:00 星期三 3楼
王红
开展小组活动及合作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合作、探究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能不能、用不用或值不值得设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活动是老师要认真考虑的一点,不能为了有这个环节而生硬地去进行,不仅会耗费时间,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设置小组活动时如何去分组、学习清单上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最后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或结果,以及如何对组内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都需要老师精心去构思和预设,在活动过程中还得以生为本,灵活调控,才能开展好一项有质有效的小集体活动。
发表于2023-12-25 11:44:24 星期一 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