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听课,我们听什么(小学组 指导教师:程梦瑶)
时间: 2024-05-08

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专题三

查看:12 | 回复:3

 

    程梦瑶

    听课,我们听什么

发表于 2024-04-19 15:50:45 星期五 楼主

来自:新教师小学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宋雪雁

    1.听课之前先备课:听课之前先熟悉教材,梳理教学框架。自己心中有了教学设计以后再听课就会有明显的对比。
2. 听导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3. 听过渡语:课堂环节怎么切换,教师如何自然过渡。
4. 听情境:情境教学非常重要。认真听教师创设了什么情境,是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情境是否合理等。
5. 听课堂活动:教师安排了几个活动,形式分别是什么,代入活动时间多久,每个活动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听重难点突破:一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能不能再优化。
7. 听时间安排:导入、活动、小结等花了多长时间,如何把握好课堂节奏。
8. 听课堂气氛:观察老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是以激情感染,还是语言鼓舞。
9. 听突发情况处理:观察上课教师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学习一下。

10.听结尾:教师怎么结尾,结尾有没有拔高,是上升到思维方法的总结,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发表于2024-04-19 17:11:31 星期五   1

    郭欣孟

    一、听课前: 有老师会认为,听课前,应该是上课的老师做准备,为什么听课的老师也要做准备呢?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此,听课前做准备,是主动思考的体现。主动思考者为猎人,被动思考者为猎物。

1.三读,读课标、读教材、读教参。任何时候,教师都要把课程标准摆在桌前,你才能了解到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教材体系。在部编版教材中,任何一课都是从属于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从属于学段目标,最终这些都从属于国家意志。即国家,希望教师培养怎样的公民。

教材和教参,是让你知道这一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什么。在教材上,尤其要注意三个部分,单元目标、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这三个部分正好贯穿这个单元学习的始终,根据这三个点锚定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教参上的名师经验,则给我们作为指导或参考。

2.怀着目标去听课。读完课标、教材和教参,相当于备了半节课,这时就不要浪费了。思考一下,如果这节公开课由你上,你会怎么设计教学环节?你会怎样攻克教学重难点?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你希望从这节公开课中得到什么?尤其是当你教学经验不成熟的时候,预先想一想自己怎样上,再比照名师的课堂,就能看到思维的差距在哪里。

二、听课中:听课的时候,不仅要记录,还要思考。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首先是观察教师,看他的基本功,一是教姿教态,精神是否饱满;二是语言是否简洁明了;三是板书是否有逻辑,板书是教学思想的体现。然后是观察学生,我们现在的课堂不讲究一言堂了,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如果这节课给你的感观是学生积极参与,发言活跃,那么只要教学内容诠释好了,整个班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比较好的。

听课自然要记录,学校一般会发听课本,对于记忆力不好的老师,我建议尽量多写。手脑结合有助于加强记忆力,实在来不及的,可以用手机临时记一下,听课完之后再记在本子上。一般来讲,像教学环节这种东西,大致记一下好了,事无巨细的记录等于没记,因为会占用你思考的时间。要详细记载的是教学的细节,比如你觉得你可以用到的教学技巧,或者是你觉得这个老师某个环节的思路可以很好的攻克重难点。名师和普通老师的课堂差别,就是一个个教学细节累积起来的。其中,一些精彩对话,体现教学机智的课堂意外,课堂的练习设计,板书作业都可以记录下来。想学什么,就重点记什么。

三、听课后。听课之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沉淀,一个是要大致回顾一下课堂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的呈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互动等。第二个是回顾一下教学的细节。可以思考一下教师在这个课堂的提问,上课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好问题,足以见其教学功底。最终,通过教师这节课的表现,思考他为什么如此设计这堂课,我们常讲考试要猜测出题人意图。听课也要猜测上课教师的意图。

发表于2024-04-22 12:23:23 星期一   2

    程梦瑶

    听课,为新教师提供了了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两位老师遵循课堂教学的逻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仅会听,更重要的还要会悟,做到每次听课都有所得,在听课实践中,为自己积累有效的经验。

发表于2024-04-26 15:58:51 星期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