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讨专题二的推荐互动交流公开信息
时间: 2021-04-22

 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研讨专题二

查看:15 | 回复:2

 

    马敬茹

    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夯实文言基础的关系

发表于 2021-04-12 09:08:56 星期一 楼主

来自:新教师初中组 > 作业

 回复信息

     刘金依

        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夯实文言基础的关系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认为,文言文教学要以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但同时也应强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此,我搜集、阅览了文言文教学的相关文献及著作,对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理解。我试想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夯实文言基础的关系。

    1.探寻文字演变,激发学生求知欲

    鲁迅先生曾指出:“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文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是应该关注其形美、音美与意美。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求本溯源,感受文言魅力,感受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以“兵”字为例,“兵”是会意字,其上半部分是一把斧状的武器,下部分是握着武器的手,意为双手举着石斧,而石斧在当时是武器性的存在,由此可知,“兵”的本义为“武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兵,械也。”《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中“兵”便用的是其本义。在古代握着兵器的人是士兵,由此逐渐引申为“士兵”之义,如《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兵”便是此义。随后,基于此义项引申出“军队”,如“可汗大点兵”。以上也是教材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三个义项。我们在授课时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投影仪以及电脑等设备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字形从甲骨文至简体字的发展演变,由此可使学生充分感受文言的魅力,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

    2.注重基础,恰当处理文言字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其中“理解基本内容”即需要掌握词句含义以读懂文言文本。初中生文言文基础薄弱,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

    王荣生老师对文言字词的处理原则是:放过、突出、深入和分离。文言文中古今一致或古今词义对应的文言字词,如“子曰”,这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我们无需进行过多讲解。而对于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突出”,通过讲述、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实现对这类常用词的掌握。文言文中炼字炼句处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键点,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炼字炼句处的深刻内涵,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此外,要注重应试。可对考点进行适当“分离”,以板块形式强化记忆,便于学生掌握。

    3.关注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文言文中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典籍、风俗习惯、科技工艺等各个方面,这类知识延伸了文言文的内容宽度,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类基本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醉翁亭记》所体现的“酒”文化,《爱莲说》中的“莲”文化,我们可以在课前充分挖掘此类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常识,进而感受文言文的文化魅力。

    以上是我对“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夯实文言基础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马老师批评指正,期待您的指导。

发表于2021-04-19 21:51:30 星期一   1

     马敬茹

    刘金依老师结合自己阅读的先关文献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所谈三点关于该问题的见解,既关注了学习兴趣又重视文言积累,可以说很好的处理了这一教学中的难题。的确,文言中的一些古文渊源是孩子们不了解但有兴趣的点,只要运用好了就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古文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更是极大的精神财富,这都是我们可挖掘的内容。而在处理基础时的四个原则,更是注重了学生的兴趣与基础。此外,关于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这些内容。此外,文言文言简义丰,我们上个研讨专题的以写促读也是激发兴趣,深挖文本的不错的策略。

发表于2021-04-20 08:40:49 星期二   2